神兽,是代表平安吉祥的图腾式动物,如龙、凤、麒麟等,它们是中华神传文化的一种独特的表现形式,它们的相貌各具特色、气质神圣威严,且充满灵性。在几千年的文化传承过程里,神兽从各个方面已溶入了我们的生活之中。
有善恶(红色恶龙)之分——龙(善龙)
今年是龙年,我们就先从龙说起。在中国人的心目中,龙是万兽之王,是帝王的象征,是威严而不可侵犯的神物。它天生异能,长长的身体上覆满鱼一样的鳞,它威猛无比,狮鬃、鹿角、虎须、鹰爪。龙生活在深邃的江河湖海之中,既能于陆地上行走自如,又能直冲云霄,吞风布雨,并能在水中掀起阵阵波涛。因此龙是飞天入地行云游水的全能型灵兽。
在龙的身上,人们可以感受到一种突破空间束缚的强大力量。帝王们喜欢称自己是“真龙天子”,借以彰显不容置疑的皇权。
龙一向是听命于上天的灵兽,它执行的是不可违逆的天命,人们既对它尊崇有加,又对它感到畏惧。传说龙会根据上天的命令,把江河湖海之水带到天上,再让这些水根据天命降落人间。降水的多少和农业收成的好坏关系重大,人们不得不祈求作为行雨之兽的龙能够体恤人生存的艰难。自然而然地人对龙形成了敬畏之感,龙的力量在人们心目中也占据了重要地位。在历史的发展中龙的形象是不断变化的,人们也在不断重新去认识它,因为“神龙见首不见尾”嘛。
考虑到龙那巨大的神力,人们常恭敬地称龙为“龙王”。“龙王”是执掌雨水、管理江河的神祇。龙王要向天帝定期汇报行雨工作。但是,龙王们都在一丝不苟的执行着天帝的圣谕,尤其是在被人类不可饶恕的恶行激怒之后,它们会动用行云降雨的神力给人以惩罚。
作为传说中的灵物,龙的身上凝聚着“仁爱”与“威严”两种特征。它为人布雨,滋养万物,给人间带来莫大恩惠;但当它看到人们反天、反地、不行善事无恶不作时,它也会毫不留情的予以严惩,呈现出威严的一面,象大旱、大涝、大洪水,那就是龙王在行天道。
再来谈谈吉祥之鸟——凤
凤是百鸟之王,祥瑞的象征。雄的称“凤”,雌的称“凰”。凤有着非常华美的外表,《尔雅》中的描述是:“鸡头,燕颔,龟背、鱼尾,五彩色,高六尺许。”如果说龙所表现出来的特点是让人无限敬畏的能力,而凤所展现出来的便是无与伦比的美貌。
人们认为,翱翔的凤凰拥有“沟通天地”的神奇力量,而天地间第一美丽、善良的鸟,就是祥瑞的象征。传说凤凰诞生自“东方君子之国”,到过昆仑仙境,只要它在 晚间寄宿于丹穴,那天下就会迎来安宁盛事。《山海经》里的描述,凤身的各个部位都代表了不同的美德:“丹穴之山……有鸟焉。其状如鸡,五采而文,名曰凤凰。首文曰德,翼文曰义,背文曰礼,膺文曰仁,腹文曰信。饮食自然,自歌自舞,见则天下安宁。”这里“文”就是“花纹”。可以想象凤飞到哪里就意味着把“德”、“义”、“礼”、“仁”、“信”带到哪里,而无论什么地方兼备了这些美好德行,那它必然迎来祥和安宁的美好时代。
凤凰还被赋予了丰富的性格。它“喜火”、“尚洁”、“好德”、“示美”。对凤的向往就是中国人对幸福生活的向往。当凤成为“吉祥如意”的象征时,只要念起它的名字便会觉得愉悦快慰。
接着说到仁德之兽——麒麟
凤是吉祥之鸟,麒麟则是吉祥之兽。它头似龙,身似鹿,眼如狮,背如虎,披鱼鳞,踏马蹄,威风八面。在古代,麒麟被看作祥兽、仁兽。传说只有当太平盛世、圣人为政之时,麒麟才会出现。
《兖州府志•圣里志》里记载过这样一个故事。鲁哀公十四年春天,叔孙氏捕获了一只形似麋却长着角的奇特野兽,叔孙氏担心这野兽不吉祥,就打折它的左腿,将它抛弃在旷野里。孔子听说后跑去观看,不仅认定这野兽就是麒麟,还为它的伤势伤心难过。这件事发生后,孔子就不再写书了,两年之后与世长辞。
由于人们相信麒麟能给自己带来吉祥,更加上麒麟被当作明主降生的征兆,历代帝王都很喜欢用有麒麟的装饰、建筑来鞭策自己、祈福求祥。汉高祖刘邦把未央宫叫做麒麟殿,唐高宗把自己的年号定为“麟德”。
而百姓心目中的麒麟就平和多了,它们是善良和美德的化身,象征着吉祥和幸福。传说,孔子降生前曾有玉麒麟光顾其家,还在其家里吐下玉书。因此民间一直有“麒麟送子”的说法,大家都希望善良的麒麟能给自己一个可爱聪敏的孩子。俗话说“天上麒麟儿,地上状元郎”。人们还经常将有麒麟图案的饰物作为礼物送给孩童,祝福他们早日成为栋梁之材。